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连州市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试点县之一,为深入了解连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改革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连州调查队通过实地走访开展调研,结果显示:通过试点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稳步健康的发展,但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亟需关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大力试点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健发展
为深入了解连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连州队走访了连州市农业农村局、连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个乡镇农办、5个村委会、2家合作社。调研了解到,自连州市2018年列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试点县以来,连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将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着力构建政策扶持体系,加强政府指导服务,推进合作社规范提质,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数量型到质量型发展,解决了因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有地没人种、有地不会种”的现实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供社会化服务、主导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提供有力的主体支撑。截至2021年1月份,全市登记在册的合作社70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占比0.43%,省级示范社21个,占比2.99%,市级示范社42个,占比5.99%,县级示范社15个,占比2.14%,涉及种植、养殖、渔业、农机服务、休闲农业等多个领域。
二、制约因素
(一)管理比较单一,运作机制不够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应与企业有着类似的治理结构,合理开展经营管理。经调研得知,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来看,大多合作社的成立都是以家庭为纽带,或者简单松散的几个成员间的联合,发展规模偏小,经营方式比较粗放,机构不健全,管理章程基本都是照搬照套,实际操作性不强,这就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容易造成管理的随意性与经营的混乱局面。据龙坪镇孔围村委会刘主任表示,农民合作社的经营品种和管理比较单一,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且部分合作社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没有按照合作社会计制度规范建账和核算,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三会”(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未能发挥作用,决策运营不够顺畅,不利于农民合作社发挥凝聚力和带动力,限制着农民合作社的良性发展,难以做大做强。
(二)经营能力和效益不高,量增质不优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力量,也是创新农业的必由之路,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手续较为简化,涌现出一大批人跟风建设,以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激增,但由于缺少综合能力强的经营管理人才,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益不高,有的甚至亏损或停止运营,这样就造成了“空壳社”较多。经走访调研,西江镇井塘村委会钟主任表示,为响应建立合作社的政策,结合该村是连州“紫心番薯”的种植集中区域,该村成立了连州市西江井塘种植专业合作社,但由于缺少经营管理人才,办社思路和发展规划不清晰,未能成功运营,没有对“紫心番薯”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广,造成品牌效应不强,未能更好发挥带动本村发展、村民增收创收的作用。
(三)融资困难,规模化发展受限
专业合作社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员自筹,且部分社员只拿土地入股,资金来源较为短缺,向银行贷款缺少有价值的抵押物,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及时获得发展资金,影响了生产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据连州市益民合作社成老板反映,水果种植资金投入巨大,生产成本逐年增加,按目前平均每亩果园种植成本来算:果苗250元、施肥1600元、喷药2200元、修枝2200元、套袋430元、摘果300元,每亩成本接近7000元,按照种植30亩的话,基本投入需要接近21万元,还未包括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成本等。合作社难以依靠自筹资金扩大生产经营,亟需得到相应的资金扶持以及快速简捷的贷款渠道,或者引进社会投资,以进一步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四)专业化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批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专业化人才,专业化人才的缺乏已成为限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据调研,连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队伍数量不多、年龄偏大、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普遍,缺少具备经管管理、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复合型才能的人才,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福利待遇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入,进一步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阻碍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实现。
(五)职能部门联动不足,工作配合度有待加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农业、财政、发改、水利、税务、银监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和指导,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都是根据各自工作范畴,各行其事,缺少沟通协调,未能更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经走访龙坪镇农办得知,目前乡镇都是根据各个职能单位的要求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工作,但各个职能单位缺乏部门间联动,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难以发挥最大合力,不利于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规范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继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抓好内部管理建设,按照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切实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规范性,提升管理实效,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规模大、品牌强、效益好、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分配机制好的市场组织,切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规范化进程。
(二)深化主体培育,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立足实际,积极围绕地方特色,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快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发农民积极创业干事的热情,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发展,充分发挥主体年度报告制度作用,对年度报告不合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要求整改到位,及时清理“空壳社”,避免量大质轻的风险。
(三)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一是根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落实好相关的惠农政策,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健发展。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作用,争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贷款额度、评级授信、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三是积极探索融资新模式,建立以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为引进社会资金搭建平台,做好保障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
(四)提升培训实效,积极引进人才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农技人员下乡培训实效,切实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培养一批有技术、能创新的管理者。同时,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与科农院、高校对接,加强交流,搭建专业人才引进平台,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五)加强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健全部门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切实提高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依法行政,实现各部门统筹兼顾,合理分配资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保障,形成齐抓共管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集聚各部门之力,共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